填问卷&赢大奖 【中国企业云计算之路线选择】企业的“数据行星”还能移动吗? - FreeStor® Powered by FalconStor

Request and Attend a Demo to Receive a Star Wars Lego Set.

This offer is subject to availability, the Lego set you receive may change without notice.

【中国企业云计算之路线选择】企业的“数据行星”还能移动吗?

将数据比作是一个具有足够质量的行星或其他对象。随着数据的积累(增加质量),额外的服务和应用就很有可能被吸引到这个数据中…

数据存储的基本问题可归结为物理问题。早在2010年,Dave McCrory(目前任分布式数据库提供商芭蕉科技CTO)就提出了“数据引力”的概念,McCrory谈到:

将数据比作是一个具有足够质量的行星或其他对象。随着数据的积累(增加质量),额外的服务和应用就很有可能被吸引到这个数据中…

服务和应用可以有自己的引力,但数据是最庞大、最密集的,因此它的引力最大。

数据如果足够大,其自身几乎不可能移动 。


这个理论是说,你可以把数据想象成一个星球,数据不断累积,就如同宇宙尘埃不断降落在这个行星上。行星的质量不断增加,会让这个星球的引力越来越大,于是周围的各种应用和服务都会被吸引过来,就像卫星一样围绕着数据运转。应用和服务也有自己的引力,但是数据的“密度”最高,所以引力更大。应用和服务会产生新的数据,这使得这个数据行星的引力越来越大,当它大到一定程度,就不可能再移动了,而是让跟数据相关的应用和服务,以及其它数据向它移动。
(有关数据引力的深入论述,请参见datagravity.org)

上一次我们谈到,企业的云战略应该以核心应用需求为核心,以实现资源化和IT即服务的能力为目标,而不限定产品和技术路线。同时论述了企业云的三种技术路线:
· 基于新型开源技术的全新云平台,如OpenStack;
· 租用外部云平台,如阿里云;
· 改造现有IT架构使之运化。

那么企业究竟应该走哪条路线呢?

数据引力的理论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个问题:选择平台的核心因素不是各种平台技术本身的优劣,而是在各种平台上你已经积累了多少数据。

适合采用新架构和外部云的应用往往是:
1. 原生在云上,贴近互联网用户的应用;
2. 原生在传统环境,但是依靠互联网上的数据可以发挥更大价值的应用,也就是原来的小行星遇到更大的行星。
3. 原生在传统环境,但是还没有积累很多数据的小行星,还有机会推倒重来放到新的平台上去。

而对于企业的核心应用,往往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数据,这些应用产生的“数据行星”就已经大到不可能移动了。

但这是不是说核心系统会永远困死在最初的平台上?永远没法利用新平台的优势了?回顾一下企业的IT之路,大多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步的。那时候很多初建的核心应用都建立在现在已经绝迹的恐龙平台上。而让我们逐渐摆脱这些平台的原因,是因为我们在新平台上不断开发新应用,这些新应用以快得多的速度积累了更多的数据,最终成为了新的核心应用。所以,平台的迁移不是靠人为的迁移来实现的,而恰恰是以数据为核心,以新应用为载体来实现新核心与旧核心的替代。

因此,对核心应用来说,真正可行的云路线,不是对整个系统进行迁移,而是不再移动数据,在传统架构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造。

这个结论可能对很多企业高管来说有些意外,但对企业IT的实际负责人来说却具有意义,因为这是一条现实可行,低风险高收益的路线。

当前绝大部分企业的IT架构,其价值远超人们预期,是完全有能力实现云的能力的。那么该如何来实现呢?我们下回分解。